找到相关内容4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念佛三昧”行法初探

    说明“念佛三昧”的问题。可见二世纪末以前《般舟经》即已在印度流行了[25]。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中的〈念佛品第二十〉出现了完整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的每项内涵,在细部上与《坐禅三昧经》大致相同,本节将以下面...入于三昧,于定中见“阿弥陀佛”,行者则无需加以否定。须知:此非忆想分别而生的妄想,是三昧力故而得见,非是虚妄。所以者何?“释迦文佛所说众经,明阿弥陀佛身相具足,是如来之至言。又《般舟经》种种设教,当念...

    释果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245077.html
  • 四~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

    这是《十住经》的境界;而其余二、三两种 见佛,则是《般舟三昧经》的法门。由上述罗什的话可以得知,华严系的《十住经》兴起后,对中亚的禅法产 生很大的重整作用:由《般舟经》产生的〈十方佛观〉与由般若〈实相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845913.html
  • 莲宗祖师传略

    引诸经证明“念佛三昧”的不可思议功德,修此三昧必能见佛,命终之后即生佛前;又“念佛三昧”具足一切“四摄六度”;能消灭过去、未来及现在一切诸障。从他所引《般舟经》的“常念我名”及《观佛三昧经》的“观佛相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946222.html
  • 弥陀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文学创作

    念佛三昧,《般舟经》念佛章中说,多引梦为喻。梦是凡夫之境,惑之与解,皆自厓已还理了。而经说念佛三昧见佛,则问云,则答云,则决其疑网。若佛同梦中之所见,则是我相之所瞩想相,专则成定,定则见佛,所见之佛,不...

    普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49551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大乘大义章探究

    生身,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。是三种定,皆名念佛三昧。其实不同。上者,得神通见十方佛;中者,虽未得神通,以般三昧力故,亦见十方诸佛;余者最下,统名念佛三昧。”[38]   “又,《般舟经》种种设教,当...独处于玄廓之境。”页84。   [34] 页85。   [35] 页85。   [36] 页86至87。   [37] 参见慧远之问:“远问曰:念佛三昧,如《般舟经》念佛章中说,多引梦为喻。梦是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1450181.html
  • 慧远与中国佛教的转型——读许理和著《佛教征服中国》

    声闻,其命欲终时。佛与圣众悉来迎致","一向专念,每日十声念佛,愿生其刹,命欲终时,亦梦见此佛"39 不过,当影像与梦相提并论时,慧远认为影像与梦境是有区别的,还特地致书鸠摩罗什问及此事。"《般舟经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0359450.html
  • 大乘大义章探究

    ldquo;又,《般舟经》种种设教,当念分别阿弥陀佛,在于西方过十万佛土,彼佛以无量光明,常照十方世界。若行人如经所说,能见佛者,则有本末,非徒虚妄忆想分别而已。”[37]   十一、&...   [35] 参见慧远之问:“远问曰:念佛三昧,如《般舟经》念佛章中说,多引梦为喻。梦是凡夫之境,惑之与解,皆自涯已还理了,而经说念佛三昧见佛,则问云,则答云,则决其疑网。若佛同梦中之...

    杜保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2560012.html
  • 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

    答》中说:“远问曰:念佛三昧,《般舟经》念佛章  中说,多引梦为喻。”[22]可见,慧远所说的念佛三昧就是般舟三昧。  般舟三昧(Pratyutpanna-buddha-sa/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461503.html
  • 对慧远在《大乘大义章》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

    行见诸佛身,不应独以虚妄也。若虚妄者,悉应虚妄;若不虚妄,皆不虚妄。所以者何?普令众生,各得其利,种诸善根故。如《般舟经》中见佛者,能生善根,成阿罗汉、阿惟越致。是故当知,如来之身,无非是实。[25]...

    吴 孟 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361693.html
  • 《大乘大义章》浅析

    记载,慧远往生前曾对弟子法净、惠宝说,其十一年中,曾三睹圣相。那慧远是如何看待见佛瑞相这件事的呢?毕竟《般若》是讲空的,慧远依之修行的《般舟经》也是“多以梦为喻”的,这就不得不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963821.html